器官捐贈的議題突然間燒起來!會這樣燒,當然因為有恐懼!首先有所謂博愛醫院成立的器官移植中心,這原本沒有什麼問題,應該也沒有什麼人會特別注意,但就因為博愛醫院的千金夫婿是中國人薄瓜瓜之故被引發聯想,然後網路上也有似是而非、不實的傳言。
近期又因為有一名台灣藝人去中國肝、心兩器官同時移植遭質疑器官供體來源,還有金門立委陳玉珍提案要在金門設置「國際醫療特區」,引發軒然大波,再加上社群廣傳中國活摘器官、嬰兒早產被器捐、中國原發性腦幹損傷撞擊機(簡稱腦幹撞擊器)等。
我從來沒有簽過同意器官捐贈,當然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有想過乾脆簽一簽,但最終還是沒有簽。我也在總總不安之下嚴肅告訴家人:我從來沒有簽過同意器官捐贈,此生也絕對不會同意器官捐贈,為誰延命、續命非我此生之義務。
器官捐贈|生命延續的善舉,抑或倫理爭議的開端?
器官捐贈,一項被譽為「生命接力」的醫療行為,在拯救無數瀕危生命的同時,難道不也引發了深刻的道德爭議嗎?支持器官捐贈的人認為,器官捐贈是利他主義,能讓逝者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遺愛人間,也能讓另一面臨生命危急,瀕臨絕望的家庭帶來希望。然而,反對器官捐贈者也不免對其背後的倫理困境提出質疑,畢竟器官捐贈觸及生命的本質、尊嚴,以及社會公平、器官捐贈與受贈是否成為交易買賣等敏感議題。
腦死如何判定非人為腦死?生命定義的模糊地帶
器官捐贈的核心爭議之一,在於對「死亡」定義的重新詮釋。傳統上,心臟停止跳動被視為生命終結的標誌,然而,隨著醫學進步,「腦死」概念的出現,為器官捐贈提供了可能性。腦死患者雖然心臟仍在跳動,但大腦功能已永久喪失,被認定為法律上的死亡。然而,腦死是否等同於真正的死亡?造成腦死的直接原因是不是「人為」的?
反對者認為,腦死患者仍保有部分生命跡象,如心跳、體溫等,將其器官摘取,無異於提早結束一個生命。此外,腦死判定的準確性也存在爭議,誤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生命犧牲,何況現在若透過中國開發的腦幹撞擊器使用直接造成腦死,強制被器捐,難道毫無爭議?
器官交易買賣的道德風險,捐贈無償體制能相信嗎?
器官捐贈的另一個隱憂,是催生器官買賣的黑市,尤其在中國更有「國有器官」、「人礦」之喻,世界上在一些貧困地區,人們可能被迫出售自己的器官,以換取金錢,此等行為不僅是對人體的剝削,也違背了器官捐贈的初衷。
即使在法律禁止器官買賣的國家,也難以完全杜絕其可能性,器官分配的公平性、透明度,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確保器官捐贈的公正性,避免其淪為權貴階層的特權,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雖然很多人宣稱台灣有器官捐贈體制,不可能流於交易黑市,但所有體制都有可能崩壞!你不要說不可能崩壞,規定的很清楚,但這世道要如何相信?臺灣立法院的國民黨、民眾黨立委們都能未經討論逕行表決,強行通過,連總預算究竟大砍了多少錢都算不出來的荒唐,您真的認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體制不會崩壞嗎?
您真的認為金門的國際醫療特區不會是另一個中國境外的國有器官輸出入轉運中心?
器官捐贈是一項複雜的醫療行為,它既可能是生命的禮物,也可以是倫理的考驗。面對器官捐贈議題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其背後的道德爭議,深入探討生命的定義、器官買賣的風險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