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憂鬱症患者是心理性疾病,他們也不得已,並不是他們想或不想患上,也不是ㄧ句要他們寬心或別想太多就能治癒得了的疾病。
然而,面對憂鬱症的相關人,常常也被搞得身心俱疲也是事實,尤其如果遇到是自稱自己患有憂鬱症,還對你進行心理操縱的行爲時,若未能即時警覺,及早抽身,恐怕對自己的生活都會帶來不小的衝擊。
我們以爲操縱行爲並不是憂鬱症症狀或指標,所以我們面對有人主動跟你説他有憂鬱症病史時,心裡只有憐惜,在往來的過程裡,你還會怕對方受傷害,遇到什麼事,只要對方提出,還幫對方出頭,挺身去擋,而且對方時不時地就跟你提起陰影,但又從沒真的談過是什麼事,你也基於尊重對方隱私不予過問,僅管難免存有疑惑,還是只有「對方有陰影」的表面輪廓,實際上也無從考證真偽。
而且對方沒來由地就會跟你提起昨晚哭過,什麼時候又跟壓力來源吵架,所有人做的事都不行,跟你貶抑所有人,包括貶抑你和他的親密伴侶,但從沒反思過自己究竟成就過什麼了不起的事?爲了不刺激憂鬱症患者,能幫的就幫,能同聲一氣的就同聲一氣,但我可能犯下一個嚴重的錯誤是根本不能確定憂鬱症真假,還有就算是真的有情緒疾患也未必是憂鬱症,如果是其他情況呢?還有即使真的是憂鬱症,他對你的是種情緒勒索還是操縱?面對來自於自稱憂鬱症者的心理操縱,我們該有的自保之道:
無論對方情況,首先了解自己並沒有義務
當你面對這種不知道對方的情況究竟為何?又無從求證時,最重要的還是要自保,尤其不要讓自己陷進去,並了解除非是自己的家人,不然自己並沒有陪伴和照顧義務,趕快抽身避免讓自己也承受莫大的壓力。
我們並非是心理專業醫師或治療師,我們很難從操縱中應對得宜,如果是在職場遇到,也是雇主有責任免於員工被心理操縱,交流上僅及於公事,盡量避免有私下的交流,若私下交流,盡量短、公式回應,可以的話,盡量是公開,有主管在的地方或群組,不要給對方機會操縱你,最後你還百口莫辯;如果是其他社群團體,就趕緊抽身,不要想再觀察看看。
信號在很多蛛絲馬跡,一發現盡早撤退
當你覺得納悶覺得怪怪的,幾乎就要提高警覺了,我的經驗是遲鈍到有次對方傳訊息給我,跟我提廁所又有某個狀況,並且說:「如果你敢的話,可以傳訊去嗆某某人⋯⋯」,當時,我的確心中警鐘叮叮響,所以便沒有真的去嗆那個人,只回以:沒有直接證據證實,如果有證據,就公開了,何必私下嗆?但,他還是不放棄,繼續加上某某人也推測就是那個人。
遇到這種情況,真的不要再傻傻地去執行,成爲對方的工具。
保障自身權益:健康權益、法律權益
出門在外,我們不知道我們是遇上什麼人,要想安全、安然度過,追求歲月靜好,談何容易?可是在社會團體裡,我們能做的就是留意身心健康權益不受他人侵害,還有遇上形形色色的人,要注意相關法律權益的問題,出門在外要有習慣將自己所遭遇和家人分享,若萬一出了什麼事,家人才不會毫無頭緒。
延伸閱讀:看得見的黑暗|美國文學大師威廉・史泰隆 引領你走過憂鬱症重現生命曙光
延伸閱讀:關鍵音二讀:相信生命的核心,越過生命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