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產業數位行銷整合的難題

目錄

網路時代擁有自媒體並不難,難的是運營,也許網路造就碎片訊息過多,但與醫藥健康相關的產業,需要的畢竟還是權威感,也就是說,最終消費者選擇A而不選擇B的因素裡,是不是該領域該產業的權威,還是佔了很重要的部份。

整合行銷很重要,但重點是難在整合!

直至目前,在中藥產業這麼多年,還未曾見到真正有做到全面整合行銷的高手,多數是只會搶著浮誇屁說:這我做的。公司業績穩定或成長都是他做的,這種人我是看太多了。

通常企業裡恐怕都耗在臨時東做一點,臨時想到又稍微再做一點,沒有辦法全面到位,應該是預算的問題,畢竟要面面俱到,真的也很燒錢,但也可能沒有真正全面盤點品牌定位(連自己位置都看不清楚的品牌真的很多)、品牌識別不清、品牌核心價值未明、品牌產品線有待重整、品牌產品內容未充實、顧客服務流程有問題⋯⋯。

當我們搞不清楚或不願面對實際現況,我們就會走很多冤枉路,路會不會白走,有時是白走,錢可能也白撒,儘管也有意外地風景,至少繞遠了,還是有看到一些不同的東西。

不要說全面性的整合了,就連企業內部的數位行銷整合根本就沒有幾家企業有辦法做得到,大部份的企業員工各司其職,誰做了什麼好像敝帚自珍,掩蓋起來,很怕被別人知道,所以也是各自這做一點,那做一點,就算表面上團隊協同工作,也常常有人會在協同時,為攬主導權,刻意排擠同仁,省得其它同仁對他有意見,因而不僅外在世界行銷方式太過碎片,其實真正嚴重的是就連企業裡也是斷層,根本就難以整合。

內容行銷須與底氣兼重

很多人滿嘴說要做內容行銷,好像開口閉口都講「內容行銷」就很跟得上時代,很有Sense!但內容行銷只是寫寫幾篇東拼西湊的文章就是內容了嗎?那只是內容之其一,和農場文差不多等級,久了,沒有原創性,沒有底氣,了不起也只是農場文。

無疑義,農場文的好處是有的,但難以長久,這並不是久了就是第一,毫無根底的內容,沒有實實在在的底氣,很容易就被超越,難塑造品牌權威,只要比你有底蘊的出來跟你做一樣的事,再稍稍改良一些些,三兩下就超越,網路時代,要小心先做的並不一定就能擁有先行者優勢,所有網路流量這種東西都可能會一段時間就豬羊變色,但看後來者願不願意居上而已。

不信的話,各位去看看目前台灣健康媒體網路平台的概況,自己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台灣許多健康媒體的先行者早就被遠遠拋到荒漠山丘裡去,儘管這樣後浪推前浪,前浪還沒死在沙灘上,但如果仍然沒有危機意識,沒落恐怕也為時未遠。

整合行銷不是意謂全部都要做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並不是全都該做,事有輕重緩急,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核心在何處,短中長期要往哪裡去?

我還記得曾經有位董事長勉勵大家時說「以終為始」,有了清楚的目標,你就有一個方向,制定並配合短中長期的規劃,往你要的方向前進。畢竟錢除了燒在行銷之外,還有許多會很燒錢的地方,比如因應時代趨勢和政府政策,中藥廠預估將朝往PIC/S GMP的政策(中醫藥司預定2025年輔導10家中藥廠商),如果以此政策方向,那麼廠房設備可能不只是小設備管路等等汰舊更新而已、產品線的整理與新產品開發設計規劃,儘管會計科目不在行銷費用,但會燒掉不少錢是事實,很多企業一開始都逐年在打好底子,等該有的規格都一一齊備,與時俱進,在產業界自有一席之地。

像我曾經待過的某家公司,非常誇張地擁有上千專利,老闆很愛申請專利,每次會展行銷就一定會秀出來他們已擁有了多少張專利,縱然一年要付給專利事務所不少錢,專利事務所有時就會主動來跟我們討論或建議可以申請什麼專利,用什麼方式申請,他們也會幫你寫好專利申請,你只要付款就等著一張張專利到手。

品牌建立

行銷其實該做的事很多,要能不走太多冤枉路,最首先要確認的還是品牌定位,思考一下

品牌位置在哪裡?

與其它同業的位置相距多遠?和誰最接近?即使是同業,商業模式也是大不相同,企業組織架構也不同,很難一起比,真要擺一起比,恐怕只是錯估而讓自己擬定了不一定正確的策略。

每一種產業,在該產業一定有龍頭,舉例來說電子業代工產業的龍頭是鴻海集團,但是鴻海集團的組織架構跟和碩一樣嗎?跟亞旭電腦一樣嗎?跟廣達電腦集團一樣嗎?不同的商業模式,擺一起比較只是自尋煩腦而已。

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處在哪裡?將自己的位置畫出來,現況環境是什麼?自己在哪裡?才不會讓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一直投下不該投的錢。